现代汉语中,与"师母"对应的社会称谓语存在缺位现象。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受汉民族传统文化心理和伦理观念的影响,从构词和语义特征角度也可分析出该缺位现象产生的内部原因。在此基础上,从语义结构角度讨论了目前学界提出的与"师母"对应的社会称谓语的"补位"选择项,并试图探讨其可能的选择路径。语言始终是处于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,既有"缺位"现象的产生,也会出现合适的词来进行"补位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