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
<正>周围性面瘫又称面神经炎,多发于20~40岁人群,常见于冬春、秋冬季交替时,是由脑干面神经核及周围神经损害而产生的面肌瘫痪,主要症状是一侧面部上下部位表情肌瘫痪[1]。目前,临床常用针灸治疗该病,但部分患者疗效不佳,影响其外观和咀嚼功能。滞动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尚处于起步阶段,有研究显示该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,快速松懈粘连组织。本研究将其应用于气滞血瘀型周围性面瘫患者,观察其临床效果。1 资料与方法1.1 一般资料选
-
单位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